北京冬奥会颁奖仪式首次亮相 温暖细节尽显满满仪式感

日期:2022-02-07 16:32:10  来源:人民网 原创稿

北京冬奥会颁奖仪式首次亮相 温暖细节尽显满满仪式感

2月6日,冠军中国队选手(中)、亚军意大利队选手(左)与季军匈牙利队选手在奖牌颁发仪式上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

北京冬奥会颁奖仪式首次亮相 温暖细节尽显满满仪式感

2月6日,中国队选手范可欣、任子威、曲春雨、武大靖、张雨婷(从左至右)在奖牌颁发仪式上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

2月6日晚,北京冬奥会颁奖仪式首次亮相,北京赛区、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通过连线方式举行。

在北京赛区颁奖广场,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范可新、曲春雨、武大靖、任子威、张雨婷站上了最高领奖台。获奖运动员通过“无接触”的方式从颁奖嘉宾所持托盘中拿起奖牌和绒线编结而成的颁奖花束。

升国旗、奏国歌。在冬夜的寒风里,在奥运之火的见证下,五星红旗迎风飘扬,与“鸟巢”映射出的红光交相辉映。现场一片欢腾。

在颁奖仪式尾声,中国队员们与获得银牌、铜牌的意大利队和匈牙利队在礼仪人员的指引下,绕舞台一周,最后共同来到舞台前沿,向台下热情激动的观众们挥手致意。

颁奖广场是冬奥会区别于夏奥会的重要文化特征。因为冬奥会赛场天气较为寒冷,比赛结束后,通常会在赛场内先举行颁发纪念品的仪式,然后来到冬奥会专门设立的颁奖广场,为获奖的运动员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。

在北京冬奥会的颁奖仪式上,许多温暖的细节为这一荣耀时刻营造出满满的“仪式感”。

颁奖仪式全程“无接触”

据了解,北京冬奥委颁奖仪式采用“无接触”颁奖模式,颁奖嘉宾将托盘端至运动面前,运动员自行从托盘中拿取奖牌自己挂上或者队员之间相互挂奖牌,与传统颁奖模式相比,这种方式减少了颁奖仪式场上人员间的接触,有效提高了防疫效果。

自1998年长野冬奥会起,颁奖广场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。之后的每届冬奥会上,颁发奖牌的环节会安排在颁奖广场上进行。由于冬奥会的比赛类别相较夏季奥运会少了许多,所以一般是一天的比赛结束后统一举行颁奖仪式,给当天所有的获奖选手颁发奖牌。

北京冬奥会张家口颁奖广场运行团队颁奖仪式相关负责人介绍,北京冬奥会期间,将启用北京颁奖广场和张家口颁奖广场,前者运行14天,将举办32场赛事的颁奖仪式;后者运行14天,将举行49个项目的颁奖仪式。

颁奖花束“永不凋谢”

据悉,此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共用1251束花束,采用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——“海派绒线编结技艺”手工制作而成。参与钩编的人员中有来自无业、外来务工者等困难家庭的女性,还有残疾人群体。

绒线花,又叫毛线钩花,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平面钩花,而是利用各色毛线精妙钩织而成,花的层次分明,质感蓬松,立体感强,貌似鲜花,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。绒线制作的颁奖花束针法细腻,工艺精湛,色泽柔和,很容易清洗,不变色,有“永不凋谢”的特色。

绒线花束既保留了奥运颁奖仪式中花束的形制,又践行了绿色的办奥理念,寓意着温暖、祥和,可永久保存。

此外,包括颁奖台、颁奖托盘、颁奖托盘放置台等物资制作也均采用环保材料,充分体现出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美丽中国底色。

颁奖环节新增“温情”设置

与往届冬奥会相比,北京冬奥会颁奖仪式上增加了一个新亮点环节,即获奖运动员可现场与家人分享“高光时刻”。该环节曾在东京奥运会上出现过,是首次在冬奥会中运用。

据了解,运动员在走下领奖台后,在礼仪人员的指引下需要在舞台的左中右三个点位进行合影,充分满足每个角度的摄影摄像要求。同时,运动员可在舞台侧面通过屏幕与家人第一时间进行简短的实时互动,共享人生的荣耀时刻。(申佳平、杨虞波罗,综合自央视、中国新闻网、新京报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