速看:节气 | 清明

日期:2022-02-07 16:32:10  来源:北京市道教协会

点击


(资料图)

/ 关注我们

2023年4月5日,农历闰二月十五,9点12分52秒,清明。

▲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

节气节日与定气法

在二十四节气中,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“清明”。“清明”作为节日是在唐朝才形成的,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,在汉代就有了明确的记载。“清明”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;此外,它还被称为“踏青节”。

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“回归年”或“太阳年”,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运行路线称为“黄道”。自清代开始,定以春分点为0度,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或中气,二十四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,而非特定的24天。此种节气制订法称为“定气法”。

由于一年的长度是用太阳的运行定出,二十四节气也是用太阳的位置定出,基本上,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。然而,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越为365.2422天,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固定为365天,因此每年会多出约0.2422天(相当于5.8小时),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“顺延”0.2422天;如此一来,累积4年后为0.9688天,几近一天。为修正之,故公历历法中有“闰年”制度,每四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。若顺延的结果,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至隔日,或因闰年之故而提前到前一日,都会使节气的日期改变,但日期差异只会在3天内。

清明的基本内涵

《礼记正义》曰:“谓之清明者,谓物生清净明洁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:“按《国语》曰,时有八风,历独指清明风,为三月节。此风属巽故也。万物齐乎巽,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”。

清明,天气晴朗温暖,草木开始现青。嫩芽初生,小叶翠绿,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、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。

清明物候

初候,桐始华。清明时节,泡桐树就会开出淡紫色的花朵,远远望去,花丛一片片连在一起,非常美丽。

二候,田鼠化为鴽。鴽,音如,鹌鹑属,鼠阴类。阳气盛则鼠化为鴽,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。这个时节看不见田鼠了,取而代之的是鴽鸟的鸣叫。鴽,就是类似鹌鹑的一种鸟儿。

三候,虹始见。虹,音洪,阴阳交会之气,纯阴纯阳则无,若云薄漏日,日穿雨影,则虹见。清明前后雨量增加,气温逐渐回升,这时很容易在雨后看见彩虹,给清明时节的大地增加了美妙的颜色。

二十四番花信风 | 清明风侯

一候桐花

桐花,就是泡桐花。人们总是混淆泡桐和梧桐,其实梧桐和泡桐是两种植物,花期花色也是各有特点的,清明时节是泡桐花的时节,而梧桐花还须等待初夏。泡桐历史悠久,在古书中有不少记载,如《尔雅》中称荣桐木,《桐谱》中有白花桐和紫花桐之称,《本草纲目》中称桐、泡桐等。

▲清 董诰 二十四番花信风图 册页 局部 清明一候桐花、二候麦花

二候麦花

麦花就是麦类的花,以荞麦花和小麦花最常见,但荞麦花期已至秋季,所以这里的麦花指小麦之花。麦花是美好的,最美的还是它的“轻化细细”、“万顷雪光”。看到它让人心里有了希望。麦花虽美好,却也是短暂的,有人称之为“寿命最短”的花。一般来说,麦花不会超过三十分钟便会凋谢。

▲ 清 董诰 二十四番花信风图 册页 局部 清明三候柳花

三候柳花

柳花,柳树开的花,呈鹅黄色。说到柳花,还需要提到另外两个名词,即柳絮和杨花,杨花和柳花本不是一类事物,而柳絮是柳花开后带有种子的绒毛,也和柳花不同。但在古代,尤其诗词里面,提到这三个名词,经常指的都是柳絮。

清明传统习俗

祭祀扫墓

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气节日,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,也是人们亲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。清明扫墓,即为“墓祭”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,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,其习俗由来久远。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,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,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“天、地、人”的和谐合一,讲究顺应天时地宜、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。

清明节期很长,清明交节10日前和8日后期间皆可扫墓祭祀,有的地方甚至长达一月。按照传统习俗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洒扫完毕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。

清明插柳

旧时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会在门头上插柳、在屋檐下挂柳、妇女头上簪柳、男子身上佩柳、儿童吹柳管、墓前插柳挂纸钱。胡朴安《中华全国风俗志》记载,位于淮河流域的寿春(今安徽寿县)在清明日,家家门插新柳,俗意谓可祛疫鬼。《芜湖古今》记芜湖风俗时说,清明日“清晨,街市叫卖杨柳。家家折一枝绿柳蘸上清水插上门楣,妇女则结杨柳球戴在鬓边”。

踏青放风筝

清明时节春光明媚、草木吐绿,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。踏青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,人们就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,既追思先人,又健康身心,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。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但趁郊游时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黑暗中,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旧时还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
▲ 齐白石 石门二十四景之春瑦纸鸢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

吃青团

清明时节,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。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“浆麦草”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,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,然后开始制作团子。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,在包馅时,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。团坯制好后,将它们入笼蒸熟,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,这便大功告成了。青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,肥而不腴。青团还是江南一带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。

清明诗词选读

清明

宋·黄庭坚

佳节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。

雷惊天地龙蛇蛰,雨足郊原草木柔。

人乞祭余骄妾妇,士甘焚死不公侯。

贤愚千载知谁是,满眼蓬蒿共一丘。

▲ 元 王振鹏《驭马踏青图》

文案:田明然

排版:朱明乾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