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“2022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”,四川综合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八,也是西部地区唯一一个进入全国前十的省市。
据悉,“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”自2010年起每年发布,持续13年追踪,反映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。“整体来看,近年来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在全国的排名持续上升;从具体指标来看,反映出四川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保持稳定持续增长,内容创作增长快速,文化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,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文化新业态发展动力强劲,产业融合创新能力强等特点。”此前,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(资料图)
排名连续跃升,四川文化产业发展动能强劲
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由产业生产力、影响力和驱动力三个分指数构成。其中,生产力指数是从投入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主体、人才、资本等要素;影响力指数是从产出的角度来评价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;驱动力指数是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、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。
数据显示,近年来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在全国的排名持续上升——过去五年间,从全国第十七名持续跃升,2021年首次成为西部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省市,位居第九,2022年则更进一步,位居第八。
“从三个分指数来看,四川产业影响力和产业驱动力指数排名上升较为快速,其中产业影响力从2017年的全国第二十一名上升至2022年的全国第九名,产业驱动力指数排名从2017年的全国第二十二名上升至2022年的全国第七名。”曾繁文分析,这反映出四川省的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保持稳定持续增长,内容创作增长快速,文化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,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文化新业态发展动力强劲,产业融合创新能力强。
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四川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达到2424家,同比增长8.8%;实现营业收入4797.3亿元,同比增长1.4%。
在疫情、高温等多重困难挑战下,去年能拿到这份“成绩单”,实属不易。统计数据显示,去年四川产业发展先降后升,在下半年全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背景下,四季度四川文化产业释放出强劲动能,最终实现“逆势反超”。
结构优化调整,新业态占比持续增加
从具体产业结构来看,文化服务业为四川排名跃升作出了“重要贡献”。在2022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中“新业态融合指标”一项,四川排名全国第六,优势明显,也正反映出近年来四川文化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和优化。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在2022年四川文化服务业营收首次超过文化制造业,成为占比最大的产业类型。
长期关注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、教授张斌,也特别注意到了四川数字文化、创意设计、互联网文旅平台、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文化新业态的迅速成长。“四川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,随着文化生产、传播和消费的网络化、智能化进程加快,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,也逐步成为四川驱动产业发展新增长点,也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。”张斌说。
例如三星堆。日前,“万物有灵·三星堆、金沙古蜀文明数字艺术展”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,通过VR视频、超高清视频等数字媒介展现古蜀瑰宝的神奇璀璨,这也是四川古蜀文明传承与现代创意融合的又一成果。
三星堆文创品川蜀小堆盲盒。(图据三星堆博物馆)
自2021年公布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以来,“三星堆”持续成为现象级热词。趁势而上,通过与数字科技、文化创意等结合打造超级IP,展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活力。记者了解到,光是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衍生文创产品一项,销量就已连续两年突破3000万元。
在传统出版领域,新华文轩也在探索数字化转型方面作了许多积极尝试。新华文轩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现有出版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电子书、有声书、纸声互动融合出版等多元化融媒体出版业务。“2022年旗下9家出版社新推出电子书、有声书等非纸出版物916种,入选和获得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、首届虚拟现实新闻出版创新应用案例名单、省级版权示范单位等奖项共20个。”
“《2022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》显示,在58项现代服务业项目中文旅产业项目多达27项,占比接近50%,也正彰显了文旅产业大省的投资热度。”张斌说。
政策引领聚力,激活市场内生动力
数据可以直观看出近年来四川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,究其背后,离不开近年来四川大力度推进“文化强省”建设,密集出台系列政策引领聚力。
在去年影视行业整体遇冷情况下,四川影视行业却逆势增长,大批影视机构及项目落地引发诸多关注。据省广播电视局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底,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持证机构1814家,全年净增加343家,增长率23.3%。从业人员4.95万人,同比增加38.6%。
《一路向前》电视剧在四川拍摄。(图据片方)
接受采访时,不少来川影视从业者表示,吸引他们的既有四川拿出的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,也有令人舒心的环境服务保障。去年启动的“时代光影 拍在四川”服务平台,为来(在)川摄制剧组、影视人才和影视企业提供在线享受政策咨询、落户申报、事务协调、拍摄取景、服化道美、人才服务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
同时,通过金融支持等多项政策,激活内生动力。去年,省委宣传部、经信厅和财政厅联合印发《四川省引导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六条措施》,从贷款融资、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引导扶持文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前几天,“天府文产贷”融资成本补助发放仪式暨政银企交流座谈会在成都举行,并现场为获贷企业发放利息、担保费补助等380余万元。为破解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,2020年底省委宣传部、财政厅联合开展“天府文产贷”试点工作的通知,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。
拿到补贴的成都天和银楼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,“这样的利好,对于小微企业发展来说太重要了。”这家主要从事民族文化艺术品研发制作的企业,传承的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入选了国家级非遗,获得的800万元支持贷款投入到产业设计和制作上,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渡过了难关。
去年下半年,随着“冬游四川”文旅消费季开启,全省上下联动推出大力度文化消费券,极大刺激带动了从冬天延续到今春的文旅消费市场的火热。兔年春节假期,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监测数据显示,四川接待游客人次全国第一,强势回暖。
根据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文化发展和改革规划》,到2025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%,基本建成文化强省。其中,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,将紧紧围绕提供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质文化产品,培育更多更强更优文化经营主体,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,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亮点标志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。
“文化产业具有强渗透、强关联的效应,产业大融合背景下,文化产业表现活跃,铸造了‘文化+’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,当前四川文化产业已迈向‘升级版’的融合发展新阶段,值得期待。”张斌说。